聶良育 Jerry Nieh

在短短的十二天考察中,我深刻地見證了以色列的歷史、人文和宗教的多樣性,以及這些矛盾又多元的文化元素是如何兼容共生。此外,我學到以色列人特有的猶太 Chutzpah 精神與凡事都要抓住機會的民族性,這些關鍵是他們成為新創大國的奠基。這次在以色列的所見所聞,不僅對我個人產生衝擊及啟發,也將成為我為台灣貢獻一己之力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深化了未來在以色列學術界和產業界發展的期待。  

台灣與以色列在科技創新和文化價值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以色列儼然成為國際公認的新創大國,其成功引人矚目。因此,這趟旅程最大的期待之一就是瞭解只有台灣一半人口的以色列是如何成為新創大國。出發前,我的認識僅止於以色列政府的強力支持和軍事需求。然而在參訪的過程中,我得以聽聞和觀察到幾個關鍵因素:洞察並抓緊機會的行動力、特有的自信且無畏冒險與挑戰 Chutzpah 精神、以色列新創圈的連結與行銷以及高品質的學術研發環境。這些都是以色列成功的要素。

透過參訪工作坊和新創公司,我們可以發現以色列高比例的新創公司並非自行研發尖端技術的破壞性創新,而是通過整合科技平台來解決自己發掘的問題。這種模式反映了以色列創業家對於找到關鍵問題與其潛在商業價值的洞察力,以及抓緊機會解決問題的高效執行能力,值得台灣學習。這也呼應了講師 Assaf 提到烙印在以色列人心中的觀念:“When there is a gap, there  is an opportunity.”。此外, Chutzpah 所強調的無懼風險與自信在大部分新創企業家的演講或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大部分的演講者都被我們問到如何確保自己的公司從眾多競爭脫穎而出,或是在新創初期是否知道自己的點子 能夠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即便心中可能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幾乎所有講者都表現 出高度自信和熱愛挑戰的心態,我深信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不但促使許多以色列 人願意投入新創事業,也是他們創業成功率可以高達 95% 的關鍵。除此之外, Assaf 講師提到了他特殊職涯願非常吸引我的注意,他希望能夠將以色列新創生態圈行銷至國際,以連結跨國合作並吸引投資,我想以色列能有新創大國的美名, 部分得歸功於這些人強力的推銷來獲得國際認可與合作,雖然我還不清楚目前台 灣這方面的努力足不足夠,但心中已經惦記著這是台灣未來值得強化的方向。雖然以色列的新創公司多是科技整合,但參訪 Peres 中心和 Yissum 技轉公司後, 我們看到以尖端科技研發為主軸的新創公司也為數不少,且大多由學術界的教授領導,這展示了以色列豐富的學術研發人才和資源。

政府對研究經費的投入相當驚人,佔總 GDP 5.4% ,甚至高於美國。此外,以色列政府非常鼓勵教授創業。而我認為科學上的創新對於小規模國家來開拓新創生態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而台灣在這方面發展步調較緩慢,近兩年才開始鬆綁對教授創業的法律規範。  除了相當滿意此行對新創大國的認識,親身感受到以色列所擁有的文化饗宴 也是最無可取代的收穫。旅程一開始,有位演講者提到了一個極具意象的比喻, 形容以色列就像是被稜鏡折射的白光。這個比喻非常貼切,因為以色列確實融匯 了來自不同族群與宗教文化的多元元素,就如同白光在稜鏡的作用下被拆分成各 個光譜。儘管每個光譜既獨特且有時稍有隔閡,但正是這多元的民族與宗教交織,賦予這片土地獨一無二且豐富多樣的文化色彩。尤其在耶路撒冷舊城區,我深刻感受到了各光譜緊密匯聚成如白光般和諧氛圍。這裡並非只有主流媒體報導的衝突與對立的緊張感,相反地,當走進這座千年古城你會發現它充滿著歷史的厚重與不同信仰的交匯,在這裡多種宗教文化彼此交融形成了一幅多元共生的畫卷。 這次參訪團的重要價值就在於我們親身挖掘並體驗這些不被報導的光景與文化內涵。

十二天內我們有幸見識了以色列的自然風光與各個面向的人文景觀,從地中海海岸的特拉維夫現代城市,到古老耶路撒冷老城,從壯闊且具有猶太民族精神指標的馬薩達,到早期猶太復國運動的搖籃加利利海,再到帶有烏托邦社會主義且產業轉型成功的 Kibbutz 猶太社區,以及千年歷史的猶太教聖地西牆。每個地方都讓我深刻體驗古老猶太傳承與西方現代革新的兼容並存,以及保守與創新並列的衝突感。這些不是網路或課本上的文字描述所能領會的,而是必須親身體驗才能深刻理解。此外,這趟旅程非常幸運地有專人導覽猶太大屠殺紀念館,並且深入參與工作坊以探討倖存者與加害者的證言更讓我們對這段史實有更深的情感共鳴,也更加警醒我們人性的脆弱與可貴。除了參訪行程的安排,我們也抓緊自由時間與當地居民交流與相處,例如與遊行的人群交談他們對司法改革的期望。 透過這些自由時間的交流,我們不僅學習了以色列豐富的歷史與宗教知識,更重 要的是透過親身的感受,我們也領悟到了彼此之間價值觀的共通之處,建立了更深層次的共鳴與連結。回到家時,我充滿感激地想著這短短十二天內的點滴,而我深信這些經歷和學習將對我未來的學術及創業追求產生深遠影響,期許未來能夠在台灣和以色列之間建立有意義的連結與合作。我期待著這段回憶與經歷能持續激勵著自己為台灣與世界做出更多積極的貢獻。 

非常感激猶太台灣文化交流協會 (Jewish 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的創 辦人薛智偉先生和坣娜夫婦,他們幾乎不求回報地全心全力支持這個計畫,讓我 們有這個意義非凡的考察和拓展視野的機會。同時,也要感謝台大國際事務處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TU) 對我們的協助和費心安排,特別是育銘和若 婕,他們同行前往以色列並妥善處理各種雜務。另外,感謝 Irit Barash 、導遊 Ben 以及隨行的安全人員 Dolev ,他們的照料和帶領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以色列。 最後,感謝這十天陪伴我的同學們,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有趣且獨特的思考模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