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琮嬿 Miffy Hsiao

一出機場的玻璃門,迎面而來的不是習慣濕熱的空氣,環繞著我的是低彩度的景緻,連行道樹都不是熟悉的模樣,我忍不住拍照分享給在台灣的家人。 

以色列的街道彎彎曲曲的,住在基隆的我並不意外這樣的街景,然而令我意外的是,這裡的街頭並不是我想像中西方國家筆直先進的道路,有許多施工到一 半的工地,讓我回想起當初參加說明會時,Johnny 曾說過,以色列人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並把其他資源盡可能省下來投入在最重要的事上,因此基礎建設可能不會是最完美的。在這段旅程中,我也反覆地意識到類似的思維,包含滴灌技術,也是典型的案例。或許是因為在沙漠的關係,資源非常珍貴,必須優先滿足最急且最重要的事。 

雖然水非常珍貴,但這趟旅程中處處充滿水,包含第一天的地中海和之後的加利利湖。地中海的顏色完全超乎我的想像。以前總納悶為何出生地中海的藝術家可以畫出溫婉的海水,實際看到地中海才發現,原來海真的可以是碧綠色的! 

從雅法到特拉維夫沿海延綿的沙灘充滿陽光與活力,隨時都可以看到有人在跑步和打沙灘排球,除了人類,動物也是這片純白沙灘的常客,狗狗在海浪追逐跑跳,而貓咪則是在街道對著來往的人們熱情的喵喵叫。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身為一個四周環海的國家,我們與海之間的距離反而非常遙遠,也總對動物敬而遠之,我推測,有可能跟環境有關,臺灣的溪水與海水容易暴漲,三不五時會有水將人捲走的新聞,導致小時候常常會被要求不要碰、不要靠近,「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更是許多家長叮囑孩子的口頭禪,同時,這樣的態度也讓我聯想到我們的害怕失敗,這是我在以色列文化中感受不到的。 

「不害怕失敗」正是我對以色列為何可以成為新創強國的答案之一。對於新創來說,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歷程,而在參訪許多當地的新創後,我發現他們不太害怕創業失敗,甚至面對客戶時,在評估有機會的狀況下,就會很有自信的承諾對方可以完成到更好的程度。在臺灣,一次創業失敗彷彿人生就毀了,導致我們更傾向事前評估好所有可行性才行動。然而這樣的心態可能會讓我們錯失良機,甚至錯過可以創新、壯大的好點子。除了試錯成本低,也有可能是他們募資系統非常健全、大環境很支持新創的緣故,參訪的幾家新創中,我發現有些商業模式在臺灣不少見,然而他們卻可以募集到龐大的資金,就算這次創業失敗了,也不影響後續的創業主題,令人佩服的是,他們在思考可行性時,不 僅僅思考商品本身,更會從國際化的角度切入,考慮更多用途與解方。此外, 有幾個商業模式(尤其是金融相關的)在臺灣因為法規的關係,除非有牌照, 不然是無法執行的,加上其實臺灣法規相較保守,對於「政府圖利特地廠商」 這件事非常敏感,這或許也造成為何臺灣新創無法和以色列一樣興盛的緣故。

然而,我並不認為臺灣應該完全仿照以色列修改,在以色列人眼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歷史、信仰、文化的驕傲。以色列人非常強調要記住自己的過去,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像是在大屠殺紀念館,我們看到許多學生與軍人列隊參觀,導覽者告訴我們他們要求每一位軍人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所以,身為臺灣人的我們,也應該記住我們是誰,有些事情演變至今是有文化與歷史脈絡的,若是一昧因為誰這樣做就變強而學習,反而會失去自己的根本。 

猶記與李雅萍大使對談的那個晚上,大使不僅跟我們分享我們應該向以色列多學習的地方,也提及臺灣的企業雖然看似創新度不足,但通常非常穩定。臺灣人在制定策略時更偏向思考長久永續的發展,相較起來,以色列更追求短期獲利,新創的結局通常就是轉賣給外商。我不認為有哪個就是比較好,哪一個就應該向另一個學習,我從這次參訪中領悟:沒有一個地方是絕對的典範,應該 要永遠記住自己是誰,多看別人哪裡做得好、怎麼做得好,並思考應該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下,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最後,非常感謝 JTCA 、國際處與所有促成這趟旅行的人,如同前述,唯有多看才有能了解為什麼,很感謝有這個機會到以色列增廣見聞並認識身邊這群厲害的朋友。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