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姿妤 Amy Chen
NTU x JTCA 以色列創新見習團
回顧動機信,我寫下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想法與解方能夠改善現存的服務, 或變成能助人的商業模型,在求學階段我一直很迷惘,我沒有辦法像其他人一 樣振振有詞地講出自己想從事的職業、想完成的事,但我期許自己不要成為麻木的人,要接受刺激並持續學習,想著或許自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再前往以色列決定報名了見習團。經歷了12 天的以色列之旅,所見所聞遠遠超過期待,並且遇見不同科系但具備熱忱的同伴們!
|自信與口條
不論是導遊 Ben、企業參訪中任何一位職員,甚至是在抗議遊行中遇到的 14 歲小男孩,每一位都能簡潔有力的表達論點,上台分享內容時肢體語言放鬆,眉眼間充滿著自信與魅力。
(一)Incredo sugar 的執行長用非常清楚簡單的 文字,就順暢地解釋出複雜的原理,被問到較敏感的商業問題,他也不會退縮或避諱,而是直說 Make “Burning” changes to “Earning” 是所有新創公司會遇到的第一個困難。
(二)當 Inziv 被問到如何在還不確定技術前,就獲得資金時, 他們回答到:「雖然我們不確定,但我們在面對投資人時,對自己有自信,也看起來有自信」這和在學校上台報告時最害怕 QA 環節的我完全不同,即便準備萬全,我仍然十分擔心自己被問倒,這兩段印象深刻的經歷,也讓我反思自己需要調整心態,需要更加勇於接受挑戰。
|多元的觀點與思辯
這趟以色列對我來說也是一趟思辨之旅,在汲取各種知識的同時,也不斷在反思有沒有不同的觀點,擁抱以色列的複雜性。第一天到訪 Old Jaffa 時,導遊 Ben 帶我們眺望遠方的 Tel aviv,並解釋到其名字的意涵為古老歷史與未來創新的結合,以色列人在往未來科技前行時,心中仍然不會忘記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第一堂課 Assaf 和我們分享了很有趣的觀點,他說:以色列像是三稜鏡, 會折射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線,你的所見會依照你選擇的角度,不要忘記站在不同的面相、思考全新的觀點,或許是這樣深根在他們骨子裡的習慣(DNA),
以色列人能 find the gap, seize the opportunity;在 Yad Vashem 聽猶太大屠殺歷史事件時,也能聽到導覽員、當地人等不同的詮釋。
|心法:不害怕競爭、失敗
“Always start with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created.”
“Start! It will be ok!”
“We are Passionate and Energetic”
那些被稱之為以色列人的創業 DNA,我相信是他們如何被教育、認真生活使然。推開每間商業辦公室的大門,迎面而來是熱情的氛圍、是舒適的工作環境,許多以色 列人有創業的經歷,並且有過許多失敗的經驗,他們秉持著信念,夢想遠大但絕非空想,而是會以實際行動驗證。即便未來會需要面臨競 爭、可能會遭遇失敗,他們仍然以正向的態度迎接挑戰,這讓我受到許多鼓舞。另外,看見同行的 29 位夥伴,認真投入、熱切討論,也讓我每天睡前都更加期待隔天的行程與學習機會。
|難人可貴的文化體驗
在以色列文化可以著墨與討論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非常難下筆。必須羞愧地說,我對於台灣政治和國際情勢都偏冷感,但在以色列我發現大家十分了解自己的民族特性,信手拈來就能談論與分享,我認為這是我必須學習的一大重點。我很幸運有機會遇到以色列當地的示威抗議,實際跟著抗議的隊伍走在一 起,詢問他們口號與看板上的內容、觀察抗議民眾與警察如何溝通、聽當地人親自解釋以色列內部情勢,這讓我串起在馬薩大欣賞日出時,Ben 和我們分享的傷心歷史故事,以色列人謹記著 Masada will not fall again,他們上街、他們打鼓、他們吶喊,為自己的理念與訴求而奮鬥。
以色列對於生活充滿好奇心、活力也很有想法,走在路上時不時會有當地人主動和我們聊天,12 天的旅程中,我和當地的國中生、大學生、記者、紀念品店的老爺爺、偶然遇到的巴勒斯坦人都有過談話,即便在同一個國家,在以色列當地就是能看見各種不同 lifestyle,早晨在沙灘旁慢跑的人、穿著輕鬆地的上班族、西裝筆挺的虔誠猶太教徒,都讓我興奮地打開五感體驗這裡的一切。
在以色列的這 12 天,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動力,除了因為身邊圍繞著懷抱熱忱的 29 位夥伴們,另外一個主因是我已經沉浸在以色列積極的氛圍中,時不時腦袋就會蹦出許多想做的事、想研究的方向,而趕緊動筆寫在記事本上。真的非常感謝我們所能享有的資源與機會,讓我擁有了許多美好的經驗(第一次騎駱駝、第一次入住貝都因帳篷、第一次漂浮在死海還被海水刺傷眼睛)我想這就是從旅行中學習與獲得能量的最好例子。在一開始我提到自己抱持著不會有機會再來到以色列的心情,現在我會改變心境、不想給自己設限,或許有一 天我真的有機會再踏上以色列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