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就像是一個信仰。」我必須先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別人才會相信我。
在去以色列之前,我對於自己的創業之路還抱持許多懷疑。但從以色列回來後,我改觀了不少。回顧在以色列的 12 天,每天如夢似幻,玩樂之餘,知識汲取、文化衝擊與心態轉變讓我學到甚廣,以下列舉七點:
1. 熱情與自信
看著台上侃侃而談的新創公司老闆、技術人員或員工,各個眼神充滿熱忱、姿體充滿自信。他們對於自己正在努力的事情十分有把握,就算是還沒成功試驗出來的理論,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是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的最佳範例。
2. 好奇心
浩浩湯湯的見習團,走到哪裡一定會有路人跑來問我們來自哪裡,歡迎之際甚至開始攀談起來。傍晚參加耶路撒冷周圍的司法改革抗議遊行時,也會有許多人前來詢問我們的來歷與來由,然後很好心地告訴我們遊行的狀況。我認為好奇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面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與其自己花時間猜想,有時還得不到答案,不如勇敢向前詢問。
3. 面對失敗的正向態度
雖說以色列是新創國度,但仍有 95%的創業家面臨失敗。在參訪以色列新創公司 Unit 時,講者自己便擁有創業失敗的經驗,這完全符合我對以色列盛行創業風潮的想像。講者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時,絲毫沒有露出落魄的表情,反而認為這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甚至很清楚自己失敗的原因以及哪裡有不足之處。這激勵我回國後更勇敢去面對挑戰,如果遇到失敗也不要害怕,畢竟這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要從中擷取教訓,讓下一次挑戰更加順利。
4. 民族意識強烈
每當聽到以色力人在介紹以色列時,總會提到「Israeli DNA」、「two Jews, three opinions」、「Chutzpah」等。他們十分了解自己的民族特色,也很自豪,我認為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5. 以色六的多元色彩
「以色列就像三稜鏡」照射出來的光芒五彩繽紛,每個顏色互不相容卻緊密相鄰。在以色列的兩個禮拜,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很極端的對比,路上有人穿軍裝配槍,一旁的正統派著黑西裝、黑高帽;有的攤販老闆和藹可親,有的一言不合就破口大罵;有人每天工作是在哭牆旁邊禱告,有人則是在世界知名新創公司激盪創意想法。雖然是同一個國家,卻擁有這麼懸殊的文化與習慣,種種的極端實屬令我驚嘆不已。
6. 不同面向看世界
曾經參觀德國柏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與慕尼黑達豪集中營,對於當時猶太人遭遇的事情感到十分震驚與傷心。來到以色列的 Yad Vashem,我終於知道他們自己是怎麼面對這件歷史事件。然而,我發現在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人所解讀的訊息會有所落差。例如我在荷蘭交換時遇見一位德國朋友,他的爺爺跟他說他那時候當兵時其實並不想要參與納粹在做的事情。但是當我在 Yad Vashem 時,我發現導覽員一直強調沒有證據顯示如果納粹的士兵選擇不殺害猶太人會被逞罰,意思是以色列人深信那些執槍殺害猶太人的納粹士兵都是自願的。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大家都會比較去看自己想看到的面向,並且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物。所以,到底要相信何者,就要看自己的思辨能力與選擇。
7. 文化體驗
特拉維夫的海灘無時無刻充滿活力,早晨沿著地中海岸線晨跑從來不會孤單,每跑幾分鐘就可以看到又是一個健身器材區,難怪這裡人人都身材姣好;下午的海灘上全部都是在打板球與日光浴的人們;晚上的海灘則是充滿打排球的運動健將,而很奇特的是,他們都只用手以外的部位觸及排球。
從地中海海邊往東前行,第一次騎駱駝、第一次在沙漠體驗一晚游牧民族貝都因人的露營生活、第一次躺在沙漠裡看星星。聽著導遊 Ben 在馬薩達說著悲傷的故事,卻在看到日出引領我們迎接嶄新的一天時感到興奮與充滿希望,沿著 snake trail 一路往下,一路上「Masada will not fall again」不斷在腦中縈繞。綿延的沙丘過去,來到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死海,在密度極高的水裡真的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飄起來。往北開回到加利利海的市區,在參訪公司之餘還去了戈蘭高地享受吉普車體驗,以及每週猶太人最重視的安息日。
往南開到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不管白天還黑夜,哭牆永遠熱絡不已。步行舊城與大衛城,感受耶路撒冷長久歷史長河的洗禮。偶爾街上還會有管弦樂團為民眾演奏,悠閒混雜老舊的氣息充斥整個城市。
很感謝所有的資源與契機,讓我體驗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到的以色列。一切的體驗既真實又不真實,無數新創公司與演講、4 次工作坊、2 間大學、1 間技轉公司, 知識轟炸的行程中適時的穿插放鬆活動,騎駱駝、沙漠露營、死海體驗、城市漫遊、 海灘玩耍。期待日後能繼續醞釀在以色列吸取的精華,並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成為我未來創業道路上的墊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