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茂彬 Ben Ong
這次的以色列見習團是個很棒又令人難忘的旅程,非常高興且感謝可以錄取此計畫。很難得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到以色列這個以往不甚熟悉且遙遠的國度探訪,親身體驗當地的生活、景物與文化,學習與探究以色列蓬勃創新背後的秘密。旅程中造訪的各處、行程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的經歷彌足珍貴,也令人覺得懷念,因此到了要離開時,仍然依依不捨,只希望可以再多待幾天,再去多造訪、體驗來不及接觸的事物。
這十二天的行程豐富緊湊,兼具學習和旅遊,主要包含創業、景點、文化三個面向。因為本身就對創業很有興趣,所以很高興可以參訪到許多以色列的新創公司,學習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這樣的參訪機會難得,若是自己前往旅遊,肯定無法參觀到這些企業,就算可以,也不會有人介紹。每個以色列著名的景點都有去到,像是死海、加利利海、馬薩達、耶路撒冷舊城區、西牆等等,且導遊的介紹詳細又具有深度,帶著我們用心感受著歷史,深刻的感受發人深省。 而也在旅程中,透過各個感官親身了解了猶太文化,與從書本或課堂中的學習體驗迥然不同,更觸人心弦、印象深刻。因此於我而言,這趟行程精彩多姿, 沒有一刻的冷場,每個都又有趣又吸引人,總覺得還來不及看完或問完,便要啟程前往下個地方。在這一趟行程中,看到許多、學到許多、也有許多的啟 發,期許自己可以把這些收穫應用在未來,並再以此創造更多的啟發與價值。
此次行程帶來的感想與感受
此趟旅程可以說既符合我的期待,又超出我的期待。在去以色列之前,對於以國不甚熟悉,對此國度唯一的認識是來自小時候看的以色列尋寶記,初淺的了解以色列的歷史、景點、文化、習俗等等;地理課和歷史課時,提到以色列是地中海型氣候、擅長科技與創新、研發許多科技克服環境與國防上的挑戰、以色列是猶太人於二戰後從世界各地回到故土建立的國家等等;以及上學期上一門通識課「西歐文明」時有教到基督教的起源、探討耶路撒冷為三教衝突之地的議題。因此在出發前看了一些介紹以色列的書、上網查資料,讀了以色列的歷史、了解猶太文化、行程中要去的景點介紹與背景。即使如此,以色列仍然模糊而遙遠,感覺只了解了平面的知識,但沒有特別的感受,所以便希望可以透過沉浸在他們生活,親身學習與感受以色列的精神與文化。而符合期待的就是這趟行程真的能夠使我們用這樣不一樣的方式去學習在教室和書本中無法獲得的經驗;超出期待的是,這帶來的感受超乎想像。
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歷史古蹟。當站在西牆前,右手輕觸著歷經風霜卻又光滑的石磚,抬頭仰望著這高聳矗立兩千多年的石牆,一瞬間覺得兩千多年前不再模糊而遙遠,那一直揮之不去的面紗與距離消失無形,兩千年的歷史,就這麼確確實實在手掌下,是靠得如此之近。透過這石牆,自己似乎和兩千多年前親手建造石牆的、歷史上發生於此處的每個事件、曾經也造訪過此處、同我一 樣站在石牆前深感震懾的人們有了連結,好像能夠看到他們、認識他們。這石牆看盡了這千餘年來各個繁榮與衰落、爭鬥與寧靜,自己似乎也隨著西牆遊走在時光的長流中的各個時間點。這經驗是如此的刻骨銘心,是看了千百本書、 千萬張照片,也不會有的感受。
又或著在馬薩達要塞,俯視著羅馬人在攻陷要塞前駐紮的小丘,聽著導遊娓娓訴說馬薩達的故事,似乎可以看到羅馬軍隊要爬上要塞、猶太人奮力抵抗的場景,深切的感受到猶太人集體自盡於此要塞的悲傷與不忍。走在要塞中令人不禁思忖,若自己是猶太人,經歷這事件的是自己的祖先,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這個地方又會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這象徵日落的故事小時候在以色列尋寶記讀過,不過能夠在當下身歷其境、感同身受,那感觸與引發的思考卻會令人難以忘卻,久久不能自己。
其他如聖墓教堂、大衛城、與同學在自由活動時去看的客西馬尼園、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巷弄、Banias 中的遺址、雅法古城等等,每一個古蹟都是一場感官與心靈的洗禮,令人思索著人類文明的軌跡以及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種種故事,也讓人了解歷史不僅僅只是一卷卷陳舊紙本的記錄,而是閃耀著無窮情感與意義的璀璨結晶,映照著過去人們的掙扎、成長、與智慧,並帶給我們的無盡的啟發。
而與當地人的交流與互動也帶給人深刻的體驗和啟發,像是在超市買東西時, 有主動的和店員了解他們最經典的點心零食、食物中的材料、如何製作的等等;或是在企業參訪時問問題、與講者討論,從中理解他們的觀點與思考方式;或是在街上和路人聊天,知道街上的絃樂團表演並不是他們隨性的演出, 其實是政府辦的計畫,推廣藝術文化素養;或著在與當地人一起抗議遊行時, 和身旁的抗議者詢問他們為何抗議、以及標語、圖畫在他們抗議的議題中代表的涵義、以及這樣的事件對於他們有什麼意義、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過程令人覺得是真實的接觸到以色列,透過當地人的視角來了解這個國家、他們生活、想法、與文化,實際的參與他們的生活,這些也都是在教室中無法帶來的珍貴體驗,也讓我了解到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喜歡到各地旅遊、使我感受到深入沉浸於一個地方所帶來的吸引力。以後也想要多到不同的地方走走,以這樣的方式來了解一個地方。
此次行程學到的事情
一起參訪的團員們:
我覺得讓我最驚豔、學到最多的是這次一起參訪的團員們,大家都非常積極、 有好奇心、有求知慾、有想法、有豐富的知識,在每次的企業參訪、工作坊、 景點介紹中,大家都聚精會神,且會積極的舉手問問題,盡可能的了解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不懂的地方,沒聽到的部分也會互相詢問、或馬上上網查;若是 在 Q&A 環節中因為要趕往下個行程沒有機會問到的問題,也會在拍完合照時抓 緊要離開的空檔跑上前去和講者再問清楚;大家如此的積極有好奇心,也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學習氛圍,令人也想要再多問一點、多了解一點,盡可能的在每個行程中帶走最多的東西。且原本就有想要多和當地人說話以多了解他們的生活,在發現有的團員也想要積極的與當地人互動後,便覺得更有動力想要做 到。這樣發自內心主動想要去學的感覺特別令人振奮,與坐在教室被動接受老師講授內容的感受迥然不同,在漫長的學生生涯中,鮮少能夠有這樣難能可貴的學習氣氛,因此能夠在教室以外的場域擁有如此的經驗,著實令人驚喜。
在每個搭車、步行、等待、吃飯、自由時間等等時間中,大家也會彼此交流討論,討論剛剛造訪的行程、反思剛剛聽到的事物、分享自己的想法、對其他團員的想法再分享自己的看法,來回互相討論著,經常會激盪出不同的啟發和思考,以及讓人對於許多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時晚上的自由時間會聚在一起互相分享這趟旅程的心得與感受,或是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看;有時是互相分享對於將來的規劃、對於未來的夢想。在這些與團員們的互動中,發現有的人已經開始創業了,已經開始執行創業點子並且小有成果,令人刮目相看;有的人對於未來創業的點子有著具體的方向和目標,當詳細述說著未來要做的點 子、以及這將會如何造福這個世界時,眼神中閃爍著熱忱與光芒,令人傾心與敬佩;有些人則是具備著各個領域豐富的知識,在講解這些內容時口若懸河、 清楚且淺顯易懂,令人望塵莫及;有的人則是熟稔聖經的故事,拿著一張圖畫便可以開始娓娓講述摩西帶著眾人度過紅海的故事,令人聽得沉醉與著迷;有許多人都擔任過社團的負責人,在過去一年同樣也身為社團負責人,便知道光是願意接下這個職位與承擔相繼而來的責任,便已不簡單,在這過程中更是要處理各種大大小小、棘手又令人煩惱的事情,能夠做到並且做好,實屬難得。
這次一起參訪的團員們各個都很厲害,每個人身上都有可以從中學習和效仿的地方,覺得自己還有許多要努力加強的。最令我當頭棒喝的是有些人已經有具體的創業點子,而且頗具前景,自己想要創業想了很久,卻仍然沒有實際的點子,令人反思應該要再更積極的去探索和發現。在與大家的討論中,有許多主題或知識是平時想也想不到、也不會特別接觸的,令人省思自己的狹窄與不足,也令人了解到這世界是這麼大、這麼寬廣,應該多出去走走,多接觸不同的人,多學習各個方面的知識,才不會像井中之蛙,對於世界的認識只有侷限的視野,也才能夠觸發不同的想法,也一定能夠對於思考創業點子有所幫助。
創業:
以色列的人口不到台灣的一半,土地也比台灣小,卻有八、九十間獨角獸公司,台灣則是一家都沒有;且以色列有十三位諾貝爾獎得主,遠勝過台灣,因此這次參訪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了解以色列是如何成為一個創業與創新之國、以及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在第一個工作坊中,Assaf 有解釋到幾個重要的特質促使以色列成為創新之國,包含以色列人直接、率性、不遵守成規的特質,以及在軍隊服役的過程使他們具有管理的實務經驗。在聽完後覺得滿有道理的,便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仔細觀察,並發現有三項特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一個是不遵守成規的特質,像是他們在排隊時不會一個接著一個排好,而是 一有空隙就鑽到前面去,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經思考,僵固的依循現有的成規,一定無法在瞬息萬變的創業環境生存。在台灣的環境中,我們經常都被教育要依照著規定,沒有人規定可能還會覺得無所適從,久而久之也就趨於保守而不敢求新求變,不常去思考這樣的成規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有其他的道路也可以達到目標,因此覺得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二個是跳脫思考框架的能力,在參訪 Incredo 的過程中,CEO 解釋其他公司都是使用代糖的方式來達到減糖的效果,但他們反其道而行,仍然是用一般的糖,但是巧妙的運用糖在嘴巴溶解的速度來達到相同的減糖效果,令人覺得他們不會侷限在現有的框架,而是有寬廣的想像力想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又或著在參訪 Reichman University 的人機互動實驗室時,看到他們有許多很有創意的專案,像是偵測兩人的對話內容,用顏色來展現雙方互動的心情、或是記錄肌肉的運動來偵測人的壓力程度等等,展現驚人的創意力,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能夠跳脫思考框架是他們善於創新最重要的特質。而有天晚上在耶路撒冷,經過他們的公園時,看到他們給小孩玩的遊樂設施是如此多樣且規模龐大,有許多是在台灣不曾見過的,即使已經不是兒童,看來仍覺得非常好玩,如果小時候有這樣的遊樂設施肯定會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這樣的遊樂設施展現了他們對於兒童創意教育的重視,且肯定在其他教育面向也融入了這樣的精神,在他們小時候就培養能夠跳脫思考框架的能力;而長大後設計這樣的遊樂設施和教育給下一代,形成良性的循環,並且一直把這樣的精神傳遞下去。
第三個是他們 chutzpah 的精神,也是團員們互相討論中,最常提到的一個。他 們不會顧慮太多,不會有所猶豫,不會想是不是準備好了,而是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並且快速的付諸行動、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在 Reichman University 的人機互動實驗室中,就可以看到無論他們的想法是否稀奇古怪,便會去嘗試、試著把它實現;又或著在參訪 Inziv 時,有同學問到他們是如何有足夠的資金可以研發 micro LED 的檢測技術,而他們回答說其實在成功研發出技術前,他們就已經開始賣他們的產品了,但是他們很有信心可以把產品做出來,而他們確實也做到了,充分的展現 chutzpah 的精神。浸淫在這樣的精神令人振奮有充 滿活力,像是能夠一筆、一筆的譜寫人生的故事,不用依照八股文般的劇本, 不用依循世俗的成規,只要一舉手、一投足,便可以在人生的畫布上揮灑出不同的圖樣與色彩,寫下意想不到的篇章。諸如舉起手問問題,跨出一步和當地人說話,都改寫了本該平凡無奇的下一秒,這樣的感覺著實令人興奮,令人熱切的過著每一天,也令人感受到對於未來的無限可能,期許自己也能夠將各個想法落實,實踐 chutzpah 的真諦。
總結
這次的旅程使自己與以色列多了那麼一層緣分,也對以色列多了一份感情,回台灣後在新聞媒體上看到以色列,都會特別注意到,並想起在那裡發生的點點滴滴、以及與當地人交流的片刻,並且在心裡希望著,以後還要再次造訪這個流奶與蜜的國度。最後非常感謝薛智偉先生的贊助和台大國際事務處、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當地安排行程、參訪的各個機構,讓此次行程成真,讓我們有這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造訪以色列,並且有許許多多的收穫, 期許可以在未來將此轉化為創新的力量,為社會帶來影響力,幫助並回饋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